10日晚,一臺極具民間地方特色的歌舞晚會河曲民歌?二人台展演《保利情西口風》在山西大劇院上演。 王燕君 攝藝術家們在傳統的民歌二人台基礎上重新編曲配器,並現場配樂演奏,給傳統藝術穿“新裝”。 王燕君 攝
  中新網太原12月10日電 (王燕君)10日晚,一臺極具民間地方特色的歌舞晚會河曲民歌·二人台展演《保利情西口風》在山西大劇院上演。藝術家們在傳統的民歌二人台基礎上重新編曲配器,並現場配樂演奏,給傳統藝術穿“新裝”。
  當晚,來自河曲民歌二人台藝術團的多位國家級、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聯袂登臺,70多歲高齡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山西民歌二人台表演藝術家辛禮生獻演了二人台經典節目《水刮西包頭》,另外還有《大紅公雞毛腿腿》、《打金錢》等極具特色的節目上演。
  90分鐘的時間里,本土民間藝人們接連亮相,將山西民歌、民舞、民樂、曲藝等穿插編排,質朴而不失韻味的山西民風淋漓盡致的展現在現場觀眾面前,十分具有現場演出的觀看效果。
  晚會的舞臺設置更是讓觀眾“眼前一亮”,火紅的剪紙、美麗的皮影、精美的服裝,炫目的燈光讓傳統戲臺子上的二人台在山西大劇院的舞臺上重新煥發了新的光彩,並奪得了現場千餘名觀眾的熱烈掌聲。
  據瞭解,“二人台”的興起、發展與清朝中葉以來內地貧苦老百姓走西口有著密切的關係。當時,山西、陝西、河北等地的農民為生活所迫,遠赴內蒙古中西部乃至更遙遠的地區墾荒、挖煤、拉駱駝、做小生意,他們生活的苦、創業的難、真摯的情,化為早期“二人台”取之不盡的創作題材和綿厚蒼涼的醉人曲調。
  百餘年來,二人台早已成為了晉蒙百姓不可或缺的文化生活。但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的進步和流行文化的發展,曾經“城鎮有戲館,寺廟有戲樓,村村有戲臺,廟會娛神演戲成風”的景象早已不復存在,二人台藝術在傳承和發展上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其觀眾和市場也呈萎縮之勢。
  當晚的演出讓“二人台”傳統藝術登上了現代舞臺,豐富的唱腔,加之在音樂、美術、服裝道具、樂器配置和表演藝術上的不斷創新,二人台藝術正在逐步走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據瞭解,2006年,河曲民歌二人台正式入選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河曲縣也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北方民歌藝術之鄉。(完)  (原標題:河曲民歌二人台山西上演 傳統藝術穿“新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z79uzunn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